叶纯的感悟心声
  • 关于中产,其实它绝不仅仅是个财富标准,还包含了文化素养。是啊,如果缺乏心灵指标,那过得还叫什么有质量?如果再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得尊重别人,那说不定就会被叫作暴发户。

    叶纯随笔:中产梦与新贵嘴脸

      昨晚“城市的声音”评说的新书叫《你中产了吗?》,书名很有诱惑力,最起码对于生活在中国平均最富裕地区的珠三角人民来说,的确如此。反正我本人就认认真真地对照了一遍,看看自己到底生活在哪一个阶层。

      关于中产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有美国标准,有欧洲标准,有日本标准,还有中国标准。中国标准也不统一,有的经济学家怀着美好的富国强民的思想,标准就定得低一些。但是,不管按哪个标准来算,因为钱赚得还不够多,我暂时还没有跨入中产阶层。

      我曾经跟我的同事们说:中产的请举手!当然没有人举手,后来经过民主选举,认为某一位应该算是中产了,但也不是靠她本人的收入,主要因为先生是青年才俊业界翘楚,所以一家子顺利进入中产。

      关于中产,其实它绝不仅仅是个财富标准,还包含了文化素养。是啊,如果缺乏心灵指标,那过得还叫什么有质量?如果再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得尊重别人,那说不定就会被叫作暴发户。

      我有一个朋友,财富标准当然已经是中产了,平时交往的也算社会名流,还好点品酒观画的风雅。前两天却突然说出些有失水准的话来。他发短信教训我说:你这一年来没有什么进步,我不是说节目,我说的是你的思想意识。你始终都抱着平民思维不肯放,你我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个世界谁的能量大谁就有话事权。我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了,进入了主流阶层,你呢?

      此君的狭隘真是可怕,他赚到了一些钱,就认为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没有赚到大钱的人都是无用之人,凡是没有大笔钱来装点的人生都是无价值的人生。我不是主流阶层?我自认身世清白,生活方式健康向上,每一分钱都来自阳光下,我怎么就不是主流阶层?难道我是边缘人群吗?如果主流阶层指的就是像某君这样的缺乏教养的新贵,那可真是让人恶心死了。

      我毫不客气地回敬他说:我从不教你怎样做人,也请你不要否定我的生活方式和存在价值。你认为我穷,配不上跟你交往,就请你走开。你以为你是谁,别自我膨胀了,收起你那副洋洋自得的新贵嘴脸。

      恨不得把他以前请我吃过的饭吐出来完璧归赵,把他以前对我讲过的恭维话从耳朵里掏出来原物奉还。
    2004年02月05日
  • 我是夜间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必然要面对大量的感情个案,比如说坏男人与好女孩的故事。为什么一个相貌、能力诸方面都不错的女孩,会爱上旁人都不齿的坏男人,而且经年累月,牵牵扯扯分不开?一定有复杂的心理动因,而不是像当事人所说的——"我不知道"。

    叶纯随笔:鲜花为什么插到了牛粪上?


      有一首很著名的歌,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一则很著名的广告——当然这则广告曾招致许多的臭鸡蛋袭击——它是这样创意的:一个小宝宝奶声奶气地反复问,为什么送礼要送***?问到全国人民都烦了为止。

      所有的事情都能解释出为什么吗?不见得,比如感情,有时很难解释出为什么,可是我们还是要去寻找为什么。

      我是夜间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必然要面对大量的感情个案,比如说坏男人与好女孩的故事。为什么一个相貌、能力各方面都不错的女孩,会爱上旁人都不齿的坏男人,而且经年累月,牵牵扯扯分不开?

      一定有复杂的心理动因,而不是像当事人所说的——我不知道。

      牛粪是如何赖上鲜花的呢?

      坏男人通常都是老江湖,比较洞悉女性的弱点,知道她喜欢什么害怕什么。而目前中国父母培养出来的女儿则对情与性一无所知,所有知识都是从文艺小说和文艺电视剧中获得的似是而非的东西。这种经验和观念上的差异恐怕是鲜花最终插到牛粪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首先,坏男人都很会玩情调:买束玫瑰,送个戒指,请个烛光晚宴什么的,一开始女孩可能不接受,他也不气馁,反反复复地来,善良脆弱的女孩多半就要投降,也顾不上去了解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其次,坏男人都很会下诱饵。承诺帮你升职啦,赞助你上学啦,让你过上你想过的生活啦,总之会搔到你的痒处。但是,他不会真那么大方,至少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占到实际的便宜之前,他不会让你真吃到那块胡萝卜。如果你正交往的男人总是把那块虚幻的胡萝卜描绘得非常诱人,但是你却总是够不着,这种情况下你就赶紧撤吧您哪!

      坏男人还很会要胁你,如果你已经上了贼船想下来,他可不会那么轻易放过你,因为这种人骨子里都是无赖。他会恐吓你,把你和他的事情往外传,把你搞臭,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怕吧?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且不幸被牛粪描上了,你要早早地提高觉悟,不要心存侥幸想从牛粪里提炼出金子来,牛粪始终只是牛粪。最好是反戈一击,让这种人现出原形,狼狈逃窜,从此再不敢打你的主意。如果你的段位没有他那么高,手法没有他那么老辣,那就卷起铺盖逃得越远越好,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2004年02月03日
  • 他们其实是最得旅游真味的人,因为旅游——不就是到别处去生活吗?人是既盼望改变又害怕改变的动物,老在一个地方呆着会厌倦,但真要漂着生活又太劳累,于是中庸之道就是——间或出去旅游。

    叶纯随笔:笨猪之旅

         五个小时的除夕特别节目做完之后已是猴年新春,摘下耳机走出直播间,对着寒冽的空气伸个懒腰之后,迎来了我四天的春节假期。在大家的印象里,传媒是个风光无限的行业,对,也确实有风光的时候,让虚荣心有小小的满足,但有一得必有一失,其他人放假的时候通常我们都在埋头工作.所以,四天的假对我来说,难得一见啊。

      该干点什么呢?与其窝在家里睡懒觉长肥肉(费事年后减肥,浪费人力物力),不如出门走一遭。

      跟团出游是极老土的方式,尤其是在人头涌涌的春节,很流俗,布波族最看不起了。但是,我不是布波族,我是典型的“无、知、少、女”——无牵无挂,书生气甚浓,年纪较轻,女性,加上怕麻烦,又缺乏旅行经验,自助游肯定不现实,只好跟团。关于跟团旅游,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地球人都知道):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后发现什么都没看到。哈哈!极限运动之一种,我们内地人叫作蹦极跳的,台湾人音译为“笨猪跳”,十分憨直可爱,所以我姑且将自己这一次的旅行命名为——笨猪之旅。

      难道不是吗?跟在导游姐姐(或哥哥)的身后,戴着统一的帽子,亦步亦趋地去看一些俗滥的景点,住安排好的房子,吃安排好的饭菜,再被带领着去买一些回来之后就再也不会看一眼的纪念品,就算完成了一次旅行。笨吧?但是舒服啊!不吃苦,也不用操心,猪一样的生活。

      我去的地方是泉州、厦门、潮州、汕头,这几个地方都说闽语,习俗也颇为相似,大致上属于同一个文化小圈子。我的老师和同学中有很多是潮汕地区的,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是:都很爱喝茶,上学也每人带一套功夫茶具;家家户户都生很多孩子;粥和咸菜以及牛肉丸做得很好吃;非常重乡土情谊;女孩子比较漂亮。关于女孩子的漂亮我闲来无事曾经研究过,发现中大出过一本书,说到经面部轮廓测定,广东省三大区域——广府、客家、潮汕——其中潮汕女孩是相对最漂亮的。

      有两个关于潮汕人的小故事,可见他们两大特点:多子和抱团。我大学里的小郭老师家有六兄弟,除他本人还没娶妻,五个哥哥各生了五个孩子,他每次回老家,买糖果都以五斤十斤论,一大包提回去,老妈负责去派,因为他根本认不全自己的侄子。还有一个是,我弟弟到北京去上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他由此见识了各地的民风。“东北虎,西北狼”,都比较彪悍,但是碰到潮汕同学只好甘拜下风,因为潮汕人什么事都一起上,集体的力量很可怕。至于我弟弟这种从江南去的,只能算是绵羊。当然,这些只是个人见闻,不能代表全部。

      闽潮一带的人都很爱拜神,但是宗教体系庞杂有趣,佛祖、老君、观音、财神、孙悟空、妈祖同居一庙的事稀松平常。看来,大家伙儿实际得很,不求来生,也不需要什么精神皈依,只求现世的安稳和福禄。

      当旅行团里的老妈妈虔诚烧香的时候,我便四处闲逛,看各式各样的屋顶。屋顶实在是建筑中极有风情的部位,犹如女人的锁骨令人一见销魂。一路看去,有尖尖的飞檐,有弯如龙蛇的斗拱,也有整整齐齐如刀削一般的简洁的屋顶。也许是因为闽潮一带历来有外出经商的传统,所以才将各种建筑风格杂糅一处吧。泉州是个富裕而且好玩的城市,干脆中式西式来个一锅煮,城里有许多戴斗笠穿西装的房子,足证这座城市的沧桑与繁荣。厦门比较具有海滨城市的浪漫,而潮州和汕头的萧条只是让人心酸。

      在旅行团中最快活的是两个孩子。因为年纪小,所以一切的人与事都很新鲜,也很容易满足,买个玩具小鸟就可以凑着脑袋笑着叫着玩上半天。我觉得,他们其实是最得旅游真味的人,因为旅游——不就是到别处去生活吗?人是既盼望改变又害怕改变的动物,老在一个地方呆着会厌倦,但真要漂着生活又太劳累,于是中庸之道就是——间或出去旅游。
     
    2004年01月29日
  • 不管女权主义者对女人们爱打扮如何冷嘲热讽,女人们还是乐陶陶地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扮靓上。我是个俗人,对这样的俗务自然乐此不疲。

    叶纯随笔:衣里春秋  

      你买好过年穿的新衣了吗?
      但凡年轻的女人,临近过年最关心的大抵都是买新衣。虽说现在日子宽裕了,平时想买新衣也大可随时去买,但是新年岂能没有新衣助兴?大年初一早上如果没有新衣上身,这年过得多多少少有点失色。
      小时候每到年前,妈妈都会帮我们兄妹几个置新衣。八十年代初没什么可买的成衣,都是腊月里买好了衣料,把裁缝师傅请上门来,一件件裁,一件件车,要做成什么样有得商量,颇有DIY的乐趣。后来就是由妈妈领上街去,买两件比较入时的衣服过年穿,因为我妈妈认为女孩子家就该穿得鲜亮些,素色是老太太的专利,所以我那时的“年衣”一件件都是桃红柳绿的。
      不管女权主义者对女人们爱打扮怎样冷嘲热讽,女人们还是乐陶陶地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扮靓上。我是个俗人,对这样的俗务自然乐此不疲。毫不夸张地说,我大部分的钱都贡献给了市桥路、北正路和新风路的各式各样的小店,当然店主们不知我姓甚名谁,不会在年底的时候想着给我写封感谢信,表彰我拉动了消费。
      看到这里,可能女网民会急不可耐地跟我讨论扮靓心得。如果我还算得上有点品味的女人(这点见仁见智,不好自夸),那只有一个心得,就是——品味是拿钱砸出来的。没有谁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穿什么好看的,你要去看,去挑,去买,然后扔掉不合适的,再买,总能买到合适的。到最后,你的眼能毒到那种程度——一眼,就能从衣服堆里把属于你的那件“淘”出来。我的一个朋友,把这买衣的全过程概括成了一个段子,非常传神爆笑,这点姜童可以作证,恕不转载。
      不要以为我会把自己穿得像棵圣诞树,那是小妹妹才会尝试的风格。我的衣服有很多款型的,有各种颜色的,但是大致斯文,带一点点的时尚,那就是我要的效果,因为我本来就是那个样子。
      昨晚,和小雅,我的最佳买衣拍档,逛了一晚,从天河百货,到新风服装城,买了一件仔衣,两件毛衣,一条呢裙,一顶帽子,长出一口气:这年总算可以过得簇簇新了!唉,也算是在旧历年前最后一次用衣装来安慰和奖励自己吧。
    2004年01月18日
  • 所以美女要早夭,英雄要短命,恋爱要戛然而止,才能维持最初的最完美的印象,很残酷的定律。

     叶纯随笔: 美人英雄之残酷定律

      《雷锋评传》这本书在我看来并没有突破,我不是说要颠覆雷锋形象,雷锋形象是不容颠覆的。而是新的时代,我们可以,也应该,从旧偶像中挖掘出新的更深的更人性的内涵。

        在我看来,雷锋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善良、纯洁、热情,而这正是商品年代最为稀缺的品质。这个年代不缺才华,不缺主见,但十分缺少对他人无限信任,急公近义,勇于自省的精神。这就是善。这种善,基督徒叫它博爱,佛教徒称之为慈悲。

        任何年代,任何国度,人性中的善都永远不会过时,都会让人眼眶发热。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属于全世界,雷锋精神代代传。

        嘉宾李文伟提了一个简单但尖锐的问题:如果雷锋没有在22岁风华正茂时突然辞世,后面的故事将怎样续写?
        ……
        
        到了文革,雷锋会不会卷入派系斗争,会不会被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很难说,个人在时代大潮的面前常常是身不由已的,何况雷锋这样一个单纯的人呢?他很难经过文革还能全身而退。

        还有,在商品化的浪潮中,他还能不求回报毫无怨言地无私奉献,做一颗最普通的螺丝钉吗?自己累死累活,为老板增加剩余价值?当他因为帮助陌生人,而被人恶意地倒打一耙并敲诈时,我不知他的心情会如何,他的价值观会不会松动。

        所以美女要早夭,英雄要短命,恋爱要戛然而止,才能维持最初的最完美的印象,很残酷的定律。

        
    2004年01月15日
电台主持人气榜
电视主持人气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