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纯的感悟心声
  • 我是慢热型的人,但比较长情,让我对一陌生男人放电,想都不要想。

    叶纯随笔:喜新不弃旧

        什么东西新的好,什么东西旧的好?
        我的体会是手机还是旧的好。旧的手机,你已经摸熟了它每一个部件、每一样功能,你对它十分信任,就像是老妈子做的菜,不见得最好吃,但熟悉的口味不会让你的胃闹意见。所以当我的旧手机突然离我而去,一下子真有点找不着北。
        我是慢热型的人,但比较长情。一见钟情的事,这辈子也没指望了,让我对一陌生人放电,想都不要想。来个新同事,我也准保不是首先上去嘘寒问暖的人,不是不想,而是不习惯,难为情。我喜欢在合作时自自然然地彼此熟悉,然后称兄道弟,你侬我侬。
        所以,对我来说,朋友也是旧的好。大家在一起相处久了,连对方的童年劣迹都一清二楚了,想什么时候打电话就什么时候打,也不用考虑什么当讲不当讲,只管讲来。是不是少了许多压力?
       书自然是新的好。我上大学时,就深恶痛绝图书馆里年深日久的书,那股霉味中人欲倒。
       衣服当然也是新的好,尽管穿簇新的衣服,多少有点小臭美的架势,但是,管他呢。
        还有还有,压岁钱也是新的好,硬刮刮的,容易对它的交换价值产生无边无际的幻想。快过年了,此事不能不提。
       有人说,要不,我找个人为你捐献一个二手手机?我白了他一眼,旧的倒是个旧的,可跟我没感情哪,看着倒像半路从敌方叛逃过来的,更加添堵。
    2004年01月14日
  • 一个现代的城市上班族,没了手机还真活不下去。工作往来,朋友圈子,父母叮咛,几乎都维系在手机上。一月不用手机,谁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你,你就好比住在周口店的山洞里.


    叶纯随笔:离开手机的日子 

        今天,陪伴我两年的亲密伙伴——手机——被偷了,在距离电台不到一百米的大街上,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人顺了。大约两分钟后,我习惯性地摸大衣口袋,发现空空如也,立刻飞奔回台拨自己的号码。开始是通的(小偷不熟悉这机型,不知怎么对付);再打,拒绝接听(小偷找到后退键了);继续打,关机(他终于琢磨出怎么关机了)。

      再来看看众主持人的反应:

      《周末访谈》之杨齐:快打1860停机,减少损失……冷静应对

      《醒头醒尾》之小路:说你是全台第二号马大哈,没说错吧?……小孩子,此时还不忘排名先后

      《儿童哆来咪》之张卡:唉,我前不久才被偷了一台,不是提醒过你了吗?……怒其不争

      《东莞早晨》之韵怡:除旧迎新,不要难过……语重心长

      《轻松感觉》之高莉:学我!我在钱包里放个卡片,写上“电台高莉”,万一丢了或被偷,等着他给我送回来,你可以在屏幕上……热心推介先进经验

      《电脑随身听》之方亮:谁跟黑社会比较熟?去谈个判,把叶纯的手机取回来……纯粹搞笑

      《魅力影音》之何凌:最近出的那款***的不错……引荐新欢

      《环球音乐杂志》之许凡:没手机好啊,手机就是手雷…… 
     
      葛优在电影《手机》里说过,手机就像手雷。

      是啊,有了手机,我们的行踪随时被人掌控:就算躺在被窝里,指示一来该干嘛就得干嘛,不听电话?你敢!关机?说明心里有鬼!

      那,能不能试试不要手机的生活?不可能了,一个现代的城市上班族,没了手机还真活不下去。工作往来,朋友圈子,父母叮咛,几乎都维系在手机上。一月不用手机,谁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你,你就好比住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别人看你的眼光也就像看个出土文物。

      这样一来,手机竟变成了最能给我们存在感的物件了?它不在了,似乎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就变成可有可无的人了。客户有订单不给你,朋友吃饭也不叫上你,唉,过的什么日子!

      真正的重要人物据说是不带手机的,一来卫星定位系统一下就找到他的确切位置了,不安全。二来,通话太容易被窃听,会泄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人家的存在感不需要靠手机来证明!
    2004年01月13日
  • 给别人估价不难,难的是给自己定个价钱。


    叶纯随笔:你觉得自己值多少钱 

        记得昨晚那个打通了热线的师范毕业生吗?他的市场眼光、创业勇气都可敬可佩啊。最可爱的是他的不甘心和不等不靠。他大学毕业就放弃本专业去做导游,之后机会来了干脆接工程,做起了小包工头,公司亏本之后接着给人打工,以图东山再起,好样的(但愿他没有拖欠建筑工的工资,大过年的,可别让人忙活一年颗粒无收,黑心老板万万不能做)。

       他说他去应聘打工的时候被一道问题问倒了。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你应聘时肯定也碰到过,那就是——你要多少人工?你觉得自己一个月该拿多少钱?他说,这问题很难回答,说少了自己吃亏,说多了老板也不会给。最后支支吾吾,当场尴尬。

       大风大浪没翻船,小河沟里栽了跟头。

       现今估价师是个好职业,给房产、古董什么的估价,一言九鼎。还有,东北几个善于计价还价的师傅专门在市场里帮人有偿还价。这些工作,凭的就是专业知识、眼光和经验,不是谁都能干的。

       给别人估价不难,难的是给自己定个价钱。

       谈价钱,你一要弄清,目前这个岗位通常值多少钱,比如一个文员800,一个人事经理3000什么的。如果一个文员开口就要3000,恐怕老板娘会以为你另有所图,哈!二来你要估计自己值多少钱,比如你是资深策划人,做过几个成功方案,那你开个十万年薪都不算过分。如果是个雏儿,正找起跳板呢,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你不能牛皮哄哄地认为自己是个无价之宝,所以开个天价,你要估摸一下自己能给老板创造多少效益,虚的潜在的,暂时按下不表。

       所以就要做功课啊,调查一下行业薪酬水平(今年工作不好找,专业性不强的工作可能薪酬下降了也未可知),也好好认识一下自己(认识自己可不容易,苏格拉底说的),然后开个大致的价钱。如果实在想不明白,干脆老老实实说,老板你看着给吧,我相信你不会亏待我。老板一定热泪盈眶,一不小心就给多了,呵……
    2004年01月13日
  •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嫁得金老公?并且真的幸福快乐、现世安稳?实打实地说,金老公不是每个女人都嫁得的。富有富的难处,穷有穷的安稳,不可盲目羡慕别人。


    叶纯随笔:金太太之三大素质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嫁得金老公?并且真的幸福快乐、现世安稳?

        实打实地说,金老公不是每个女人都嫁得的。首先,他既是金老公,就必然要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挣钱上,否则,钱也不会长了腿自己往他那儿跑,对不对?为了挣钱,他要陪客户,陪领导、陪合伙人,陪同行,甚至陪对手,再加上陪陪父母、朋友,给你的时间就不多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嘛!他有财力让你天天喝鱼翅汤,就是不能保证一星期回家吃一次饭。你如果觉得委屈,觉得芳心寂寞,那自然是你的不对,有所得必有所失嘛。所以要做金太太,先要忍受得了寂寞,情人节的时候,自己给自己订玫瑰也要收得开开心心。

        其次,金老公必然会有许多应酬,而且不见得都是高雅的。在咱们中国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有些商场上的应酬掺杂软色情,甚至是真色情,一点也不奇怪。金太太必得修炼出睁只眼闭只眼的功夫,才可保证家庭和睦,要不然天天板凳飞来飞去的过个什么日子?

        欢场上的莺莺燕燕说到底也不可怕,付完酒钱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也不会真把谁当回事。难办的代有美女出,而且有模样有内涵有胆魄的层出不穷。你是美女吧?美女这东西,从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金老公嘛,自然是美女们围攻的目标,万一他意志软弱,又碰着个手段高明的,恐怕江山就要易主。所以,要坐稳金太太的位置,一定要有公安局预审员之盘问技巧,将未成气候的事情掐死在萌芽状态。还要有杨子荣深入敌后之机智勇敢,在大事发生的时候,力挽狂澜,打一场婚姻保卫战。

        还有,还有,要做金太太,你自己的家境不能太低微,免得被婆家人看不起,也不能太有权有势,否则老公心里又不舒服。性格不能太柔,不能被人捏着当傻子,也不能太刚烈,那样容易走极端,让事情陷于困局无法收拾。
    ……

        好了,不能再往下说了,要不然太打击那些想嫁得好的女孩了。而且,也不能害得有钱人娶不上媳妇对不对?哈哈!

        前几天,有一位女听众在听完花心男的故事后发短信给我,说她与老公结婚多年,感情一如恋爱,羡煞旁人,自己也很满意。她说,老公不花心可能是因为他穷吧。有一定道理。所以富有富的难处,穷有穷的安稳,不可盲目羡慕别人。
    2004年01月12日
  • 爱照相的女人大抵是自恋的,也是很有表演欲的,很善于展示风情,但也常常因为分不清戏与人生,往往将自己弄得十分凄凉。所以太爱照相的女人是会苦命的。


    叶纯随笔:诗人作家  妩媚虹影

      昨夜谈到的女作家虹影是重庆人,现侨居英国.她是一个很喜欢照相的女人.在她作品的封面、封底或封二封三上,总有她的美人照,各种表情各种姿态,从镜头里微微地诱惑着阅读者。
      爱照相的女人大抵是自恋的,也是很有表演欲的,很善于展示风情,但也常常因为分不清戏与人生,往往将自己弄得十分凄凉。所以我觉得太爱照相的女人是会苦命的。
      虹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女,但是她的冷艳、佻达、“东方”,让她在人群里也会扎人的眼。
      很奇怪的是,中国女人,往往要在外国文化里泡一泡,才历炼出那股子中国味道来。是不是到了另一种文化里,才知道什么样的服饰发型姿态表情才是最“中国”的?
      第一次看她的书是《英国情人》,简练诗化的语言,独到的历史韵味,情欲心理的细致剖析,中西文化的有趣冲撞,若有若无的影射痕迹,真是味道丰富的一本书。
      后面再看她的《饥饿的女儿》,更是有惊艳的印象。我认为,在反映建国至今这段历史的力度上它一举压倒了所有的伤痕、反思作品。但愿王蒙和张贤亮听到这话不会倒抽一口凉气。
      虹影最早是写诗的,她的诗获誉颇多,但因为艰深晦涩知者甚少。这几年虹影似乎在努力争夺小说市场,但《上海王》有用力过猛的嫌疑,除了情节好看,其他优点一时说不上,简直有点向《故事会》或《民间传奇》看齐的味道。
      一个诗人,太急于证明自己会写小说,难免会弄出一些有失水准的东西。
      
    2004年01月08日
电台主持人气榜
电视主持人气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