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纯的感悟心声
-
一方面极度渴望爱,另一方面又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样的人最容易被感情中的变故击倒,张国荣是又一个例子。张国荣之自尽,可见情之一字误人至深,可惜一代名伶。看来功成名就并不见得就能快乐,内心的安稳才最为重要。一盏安乐茶饭也不是谁都能有福消受。
-
叶纯随笔:国荣国荣奈若何
去年今日,著名艺人张国荣在香港坠楼自尽.当时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朋友——一个音乐节目主持人——今早发短信给我说:"虽然我对今天早有准备,但听到铺天盖地而来的张国荣的歌声,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很多人在议论谁会替代他,但我觉得那个时代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我不是张国荣的歌迷,但看过他演的《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飘逸脱俗,艳入骨髓,真是一个难得的好演员。说句马后炮的话,我觉得他那种落落寡欢的气质其实早就暗示了我们,他终有一天会走上自绝的道路。
如果要挑一个字来形容张国荣,我会用“痴”这个字,他是情痴也是戏痴。张丰毅说,十年前与张国荣合作《霸王别姬》,他的敬业程度让人无法想像,当时他是“反串表演”,在台下经常自话戏中人物的台词,怕与角色生疏,休息时在任何场所都保持戏中人物的举止,甚至在大街上,都要保持戏中人物的身段和神态,他常常会对着橱窗做戏里的动作,看看效果如何。所以他演的《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给人出神入化之感,仿佛就是在演他本人。但片子拍完还没有公映之前,导演陈凯歌某天夜里梦见张国荣身着戏装前来告别,深觉不祥。
张国荣为什么要自杀?也许起因来自他童年生活的阴影。他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在家里的十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尾。张国荣曾说过,他们家的故事,就如一部粤语长片。父母婚姻不和谐在张国荣心灵上留下阴影,从小他已经深感婚姻之不可信,所以看见别人结婚反而会伤心大哭。
一方面极度渴望爱,另一方面又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样的人最容易被感情中的变故击倒,张国荣是又一个例子。张国荣之自尽,可见情之一字误人至深,可惜一代名伶。看来功成名就并不见得就能快乐,内心的安稳才最为重要。一盏安乐茶饭也不是谁都能有福消受。
《当爱已成往事》,国荣亦成古人。当我们再唱起这首美丽忧伤的歌曲,就会悠然记起他的勤奋、才情和特立独行的生活姿态。
2004年04月01日
-
人生来就该是浪漫的,一点浪漫也没有,那就与动物差不多了。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诗意和浪漫意思颇为相近,他的意思我想是说,浪漫与否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大的差异。
-
叶纯随笔:不浪漫,毋宁死
看过一个电视片,说的是旅美的华人艺术家刚到美国,时常要依靠在街头给人画像谋生。可是总被警察干涉,甚至被拘禁。于是他们去警察局示威游行,要求保障他们在街头工作的权利,示威口号之一就是“不浪漫,毋宁死”。
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就是不一样,准确而独特。
人生来就该是浪漫的,一点浪漫也没有,那就与动物差不多了。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诗意和浪漫意思颇为相近,他的意思按我理解就是:浪漫与否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大的差异。
我有个律师朋友,年轻英俊事业初成但感情无着,问为什么?他自嘲说可能是太不懂得女孩子的心思,还说以后要多向我取经,弄懂女孩子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是,我想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他在律师这行做久了,已经忘记了什么叫浪漫。用与对手谈判的心态语调去和女孩谈恋爱,十之八九要惨败。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照此类推了一句话:理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理性是万万不能的。并以此来指导我的工作。但如果事事都用理性去指导,这一辈子就会乏味到死。我们多少还需要有一点浪漫来滋养灵魂。
什么叫浪漫?照我看来,也许就是做些没有实际用处但是会让你精神愉悦的事情。在公文堆积如山的案头插枝鲜花或摆个小玩意是浪漫,交朋友不只交有利用价值的人而有几个能真正推心置腹的知己是浪漫,甚至肯用缓慢而温情的语调和家人说话陪他们共度好时光也是浪漫。
2004年03月30日
-
为什么有些人明知感情早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已完全感觉不到幸福,可是却怎么也不肯退出?后来,我明白了,他们的问题其实早已不是感情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或心理问题.
-
叶纯随笔:无关感情
我的一大工作任务就是听人说话并且给人建议,更准确地说是听人诉苦,给人安慰.最初,我常常疑惑,为什么有些人明知感情早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已完全感觉不到幸福,可是却怎么也不肯退出?后来,我明白了,他们的问题其实早已不是感情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或心理问题.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经济上早已盘根错节,血肉相连.如果离开,那是去皮断骨的损失,甚至自己根本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另外,心理上依赖那个人久了,一旦分开,感情上出现的那个巨大的空洞真是比死还叫人痛苦.所以才会负隅顽抗、死死纠缠。另外还有面子问题。你知道面子对我们一部分中国人来说,永远都比里子重要。即使内衣破得丝丝缕缕,外面也要罩上件名牌西装给别人看,不知是秀生活,还是生活秀!
反过来想,我们很容易就弄清了保证幸福的诀窍,那就是,经济要独立,心理要坚强,具备了这两点,他岂有不爱你的道理?就算他移情别恋了,你还有大把退路,该怎么活怎么活,无论如何天塌不下来.
2004年03月29日
-
为什么中国男人一定要到老了以后,才发现自己对家人的需要?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早一点多放一点心思在孩子和家庭上面,更早地享受到天伦之乐呢?我觉得这是一种性别文化的误导。
-
叶纯随笔:爸爸爸
当我想起家时,首先想起的是妈妈,妈妈的好,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病痛。对我来说,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而爸爸,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形象。也许很多人有着和我一样的感受。
我们中国人说“严父慈母”,父亲似乎永远是严厉而疏远的,在全家人看来,他只是一个赚钱回来的人,除此之外在家里似乎就是可有可无的。他出去上班,他广交朋友,他坐在客厅里看报纸喝茶,就是很少陪孩子玩,也懒得听孩子的倾诉,似乎带孩子只是女人的事情。
我小的时候,有什么需要一定是向妈妈开口,对我爸爸敬而远之,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怎样接近孩子和疼爱孩子。有时候我父母吵架,我妈偶尔会说:“既然你有这么多不满意,不如搬出去和守校门的老头一起住吧(我爸爸是当老师的)。”那个时候我就真觉得爸爸搬出去住更好,反正我们不需要他。后来等我哥哥有了孩子,爸爸才学会了怎样对孩子好,但这时的好似乎又过了点头,变成了溺爱。
为什么中国男人一定要到老了以后,才发现自己对家人的需要?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早一点多放一点心思在孩子和家庭上面,更早地享受到天伦之乐呢?我觉得这是一种性别文化的误导。似乎男人的位置就是在外面,而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则是女人的事情,这样一方面让女人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也剥夺了男人的亲子乐趣。其实陪着自己的孩子一同成长是一件多么有乐趣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养育孩子没有什么乐趣,那又为什么要生孩子呢?不是仅仅作为养老投资吧?那未免太自私冷酷了点。我们常看到的是,男人最多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出来责骂或者责打他。但是长期不关心孩子需要的父亲这时候的咆哮又怎么可能管用呢?我猜孩子恐怕会更加叛逆。
所幸,现在的男人已经变聪明了,开始懂得怎样做父亲了,比如抽时间听孩子说话,带孩子玩游戏,辅导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传统的父亲那样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或者是一个恐吓者了。现在甚至还有了一种人叫“袋鼠爸爸”,在家里边工作边陪孩子(当然是SOHO一族),出门与客户谈生意的时候也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成了最好的话题,能够更快地拉近与客户的关系,反而生意更容易谈成。
2004年03月25日
-
一份感情,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抑或是双性恋,当其专一时才显深刻,才能震撼心灵。
-
叶纯随笔:双性恋个案
前一阵,节目内容里反响较大的是那个双性恋男生的个案。
他说,他是个无可救药的双性恋者,曾经下决心矫正自己对同性的兴趣,但是没能成功,并先后有过几个男伴。现在他和才十七岁的小女友住在一起,但同时仍然保持着和男伴的关系,小女友发现他有同性伴侣后,终日以泪洗面。于是他提出分手,女孩却舍不下,说自己可以学着接受他另类的情感,但是掩盖不了的是悲伤。
在这里,我不想谈双性恋可不可以矫正,这是一个太学术的问题,我相信的确比较难,因为他自己尝试过,但没能成功。
我在想,一份感情,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抑或是双性恋,当其专一时才显深刻,才能震撼心灵。我说的专一,是在某一个时段只爱一个人,不是说终身只爱一个人。就算他是双性恋,同时周旋在两个人之间,恐怕也是有违爱情伦理的。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他的小女友另有情人,恐怕他也会心绪难平吧?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双性恋也不是可以花心的理由吧?
最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十七岁的女孩现已有孕在身,双性恋情人劝她把孩子生下来,因为他已二十五岁,他家人希望他尽早结婚生子。我觉得他自私。一个未成年的少女,还没有到法定婚龄,甚至还没有成年,就让她生孩子?她自己还是个孩子。何况她正处在这样的感情困境中,男朋友是双性恋,在她以外另有同性性伴侣,她说她可以学着接受,但是,她其实还没有能够接受,她每天都在痛苦中煎熬。也许有人能够接受这种尴尬吧,但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怎么可能真正接受?对她来说,爱情就意味着专一、浪漫和忠贞。在她连自己的感情都还不能确认的十七岁时,男人能仅仅因为自己家需要孩子就让她生一个吗?在她的父母甚至都还不知道女儿爱上了什么人的时候?这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诱骗。一个成年人对一个未成年人的诱骗。
爱情或许是多采多姿的,不拘一格,但是正常的恋爱都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幸福。如果所谓的恋爱只是一个人索取,另一个付出,一个人放纵,而另一个人被压榨,那不叫恋爱,应该叫做控制与被控制。
2004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