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纯的感悟心声
  • 她不知道这是人际中该有的互助,犯不着以约会来回报。她也不知道反思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是不是差了一点点。



    一件外套,和一把雨伞





      看过一篇有关人生忠告的短文,其中第N条是:要记得在办公室放一件厚的外套和一把雨伞。



      他的理由是,身边有了厚外套,手边有了折叠伞,天气突变的时候才不会为自己无所庇护而潜生暗长出一丝脆弱,也就不会仅仅因为一时脆弱而衍生出一段无聊的恋爱。



      此语初听似无厘头,细想大有深意,让我来为大家抒发铺展吧。在我们这个城市中,有着太多因一时脆弱、一时寂寞、一点安慰、一点恩惠而产生的所谓爱情故事。而我这个夜谈节目主持人因工种特殊,常常要为他们善后。



      什么叫爱情?不太好下定义,定义这种东西似乎写出来就是为了被颠覆的,况且这种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东西,谁想去定义它谁就是讨骂。可是,有些纠缠到你死我活的男女,语气中流露出的对那个人的不屑与愤恨,却可让旁人明明白白地知道,他们之间已然没有爱情,只剩恩怨。但是,却分不开,至少有一方不愿放手。



      那不愿放手的一方,若替她细细分析,她也知道自己当初是因为寂寞而走近他,其实他并不符合自己的想象,真的结婚未来堪忧,但是,就是不忿和不甘:为什么是你甩我,而不是我甩你?肤浅的爱情故事最后以斗气来结尾。也就是说,她也知道自己当时是为了一件外套或一把雨伞而与他做了情人,可是由时间累积下来的共处的习惯以及面子什么的让她无法洒脱地接受分手。



      所以,怎么可以轻易地接受一件在凉意袭来时别人递上的外套?怎么可以不在办公室准备一把伞,让自己自信地抵御倏忽到来的风雨?



      女孩子习惯把所有的事情都归因于爱情。打印机卡纸了,有人出手帮忙鼓捣好了,一佩服,她以为这是爱情;起床太晚空着肚子去上班,有人自告奋勇去买了河粉回来,一感动,她以为这是爱情。她不知道这是人际中该有的互助,犯不着以约会来回报。她也不知道反思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是不是差了一点点。



      把自己提升得再坚强一点,对内心世界看得再清晰一点,不敢说一定会幸福多少,但最起码可以少后悔。
    2005年01月17日
  • 可惜许多老式的中国父母多少都比较势利偏心。最苦最累的,都留给长女去承受,而财产与爱心都给了儿子,内外之分十分明显。


    叶纯随笔:长女不易

      有些事情,初次接触感觉只是个别现象,难以类推。但是相似的例子一多起来,再稍加深入思考,会发现饶有意味。我注意到,做长女的容易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里提到,在某些地方有这么一个说法:有福气的夫妇,头胎一定会生个女儿。这头生女儿稍微长大点,就能帮着父母做家务,可省下一个佣人的费用。等她成年之后,又可挣钱养家、教养弟妹。所以孙柔佳虽然言必称爸爸妈妈,其实知道他们并不在意自己到底怎样。

      对此,我有一点补充:父母年老之后,愿意在床前服侍的,首先是大女儿。家里出了麻烦,第一个在父母召唤下飞奔回家的,可能也是长女。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忠诚往往是死心塌地的。

      一般人会留意到做长女的都比较早熟、要强,因为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常要帮父母拉扯弟妹,长姐如母,很早就懂得世态人情。但一般看不到做长女的常被剥夺了许多快乐,且背负了较大的责任,因此心理压力容易比一般人来得大。

      如果父母对长女真心疼爱,那倒也没什么。可惜许多老式的中国父母多少都比较势利偏心。最苦最累的,都留给长女去承受,而财产与爱心都给了儿子,内外之分十分明显。

        最可怜的是贫家的女儿,家境本来就不好,父母疲惫于养家糊口,对女儿的关心少而又少,他们只把女儿当劳力使用,唯恐少榨了一点油。这样的女儿,往往要提前辍学供养弟妹,背上简单的行李到发达地区的血汗工厂去挣微薄的工资,只能给自己留下一点买牙膏卫生巾的钱,其他的都要寄回家去填那个穷家的无底洞。间或打个电话回家,父母也不问生活细节,只问这个月赚了多少钱,电话这头的女儿委屈得直想掉眼泪。甚至还有人无奈地堕入风尘,以身养家。这种长女的辛酸故事我已经听到太多。

      被父母忽视又压榨的长女,对父母的感受常常十分复杂。她既想拼命付出,以博取父母一点点关心,以满足自己被爱的愿望,又清楚地看到,不管怎样,自己都无法改变父母的心。长大以后,既对父母的自私偏心感到愤怒,对他们有恨意,却又努力用理智来说服自己不该怨恨父母。真实感受的恨与道德层面的不应该恨相互抵触,出现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不一定直接向家人表现出来,反而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所以一个看起来钢铁般的从不在家人面前流泪的坚韧长女,其实内心常常是个没被满足的小女孩。她那么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因得不到而产生了怨恨。可她又不敢表达这种不满,于是只好折磨自己。要解决她的问题,当然要让她明白原因在于自己跟父母的关系,解铃还需系铃人,她要去努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去填上那个情感溃乏的洞口。
    2005年01月10日
  • 老鼠爱大米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说白了就是——我要你,所以我爱你。


    叶纯随笔: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老鼠爱大米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说白了就是——我要你,所以我爱你。

      这是我们曾羞于说出口的一句话——怎么可以说……我要你……所以我爱你呢?

      我们习惯说——我爱你,没有任何理由,我对你无所求……

      不太敢相信这种无因无由无所求的虚无飘渺的所谓爱情。我反倒觉得那种相互需要的爱情因为血肉相连,常常来得更扎实和长久。

      反过来,我爱你,所以我才知道你需要什么。

      我知道你需要什么,就努力成全你什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甚至,“我的爱是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相互懂得对方的需要并能竭力满足,才是可以长相厮守的爱人。
    2004年12月28日
  •  女人与花的联系似是必然。女人容貌的美及脆弱与花并无二致。极美的花一旦枯萎分外狼藉,而极美的女人到了暮年,那张脸亦让人看了心酸。倒是长相一般的女人若是生活富足、心里安定,会越老越有味道。


    叶纯随笔:花  事

      我喜欢花,所用的胸针几乎都是花朵造型,绢的、缎的,别在衣襟上,繁复而妩媚。偶去市场买一回菜,会顺便捎一把姜花回来。用清水养在玻璃樽里,满室的芬芳。

      女人与花的联系似是必然。女人容貌的美及脆弱与花并无二致。极美的花一旦枯萎分外狼藉,而极美的女人到了暮年,那张脸亦让人看了心酸。倒是长相一般的女人若是生活富足、心里安定,会越老越有味道。

      十一岁那年的清明与一班同学去扫墓,仪式结束后绕到山侧,突然看见梨树林,一树的洁白花朵,加上那一树眼泪般的露水,美得恣肆哀怨,仿佛悲剧中的女主角向我走来。

      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地处郊区的宁静学院里读子曰诗云。记得图书馆的旁边有一棵樱树。不开花的时候,它一点也不起眼,一旦开了花,虽然静悄悄地,却有一番摄人的贵族气。花是淡到不能再淡的粉红,累垂盛放,把树枝都压得低了。很自私地偷折了一枝,拿去装饰宿舍。粉嘟嘟的花衬着水蓝色的布帘子,简朴而动人。一阵风过,一枝花却只剩下了半枝,另外一半花瓣坠落在桌前。唉,它是这么美丽脆弱、不堪滋扰,风只不过轻轻地调笑了那么一句,它却决意死给风看。

      几年前的一个黎明时分,我从外地回到广州。天空灰暗,立交桥底阴森森的,路上穿梭往来的行人和车辆各自疏离,仿佛这个世界的谁也不关谁的事。一抬头,却看见一株木棉,红得火焰一般,在灰色的背景中卓尔不群,每一朵花都释放出桀骜不驯的热力,令彼时孤独迷惘的我瞬间感触落泪:原来花也可以开得这么张扬有气势!生命的能量除非自己压抑,否则谁也不可能阻挡它的散发。

      给我做形象顾问的女孩子说我是优雅型的女人,适合用花朵来装饰自己,发型要呈曲线,衣裳要精致而妩媚,以衬托娇小的轮廓与柔和的眼神。这倒是出乎我自己的意料。小时候,依爸爸的主张,一直剪着短发,以留出所有的时间来专心读书,衣着当然也是最简朴中性的款式。几乎没有被人夸过漂亮,甚至对自己的容貌还有着隐隐的自卑。后来才知道,不管多漂亮的女孩,小时候都曾自卑过,因为孩童总归是弱小者,对自己的认知也总是偏颇。

      一直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女性身份。我的父母算是没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我却从旁人那里感受到太多对女性的蔑视。女人似乎一定是无力的、无能的、无知的,所以总归是苦命的。周围有那么多为女性预设的屏障,阻挡着她们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生活。

      我觉得不忿,虽然这些不公平并未降临到我的身上,但我觉得受到了隐隐的威胁。于是,在谈及男和女的问题时,我总是态度激动,我几乎站到了男人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我也几乎忘了自己的女性身份,我下意识地抵触那些过于精美、缓慢和柔弱的事物。

      而现在,我能比较心平气和地看待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了。女人多苦难,而男人不也被剥夺着吗?放眼看看那些被累弯了腰的男人们吧!女人没有获得自己应有的公平,男人又何曾真正获得过呢?男女本应是相生相长的关系,而不是此消彼长、东风压倒西风。我不想把这个世界颠倒过来,我只是渴望,哪一天不再有这么多的对于性别的刻板规定,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每一个人合理的发展愿望,她想做什么样的女人就做什么样的女人,他想做什么样的男人就做什么样的男人,一切从本性出发,从自己的价值判断出发,不再去僵化地规定男人就该如何与女人只能如何。每一个人都如同野地里的植物,活得自由、恣意、舒展。

      我欣喜地接受了自己是一朵花,而不是一棵乔木的事实,我为自己的性别而自豪,并且不盼望成为一棵乔木。花可妩媚,亦可张扬,乔木可伟岸,也可低垂,花与乔木参差共生,这个世界才堪称美丽。
    2004年12月20日
  • 有这么一个说法——“秋北京、夜上海、雨桂林”,即桂林是要在雨中造访的,烟雨漓江才有意境。而我是在十二月的第一天,与满天的朝霞一起飞到桂林。


    叶纯随笔:这个初冬,与桂林耳鬓厮磨

      有这么一个说法——“秋北京、夜上海、雨桂林”,即桂林是要在雨中造访的,烟雨漓江才有意境。而我是在十二月的第一天,与满天的朝霞一起飞到桂林。此时游桂林,论看山赏水,不算是最相宜。不过,此时当地的特产沙田柚、金桔刚刚上市,农家的柿饼也已晒好,能闻到满街的水果香,亦算不虚此行。

      我是临时决定去桂林的。去之前有些忐忑,因桂林实在是太有名了,太有名的地方,去的人多,环境不堪负累,山水之美总要打些折扣,且实地游览又不像神游——可以尽情想象——难免会失望。但是,今年还有五天的假期,总得找个像样的地方消磨,才对得起自己一年的辛劳。那么,就去桂林吧,那是每个中国人都心心念念要去一次的地方,去那里寻找工业社会残存的田园梦。

      仍然是最庸俗的跟团。没办法,时间有限,又找不到有旅行经验的同伴,只好让旅行团来帮忙打理一应杂务。代价嘛,不是钱,而是交出自由。

      从两江机场出来,直奔桂林的标志性景观:游漓江,观象鼻山。现在正是枯水季节,漓江也减了肥。水落江渚出,几十个小朋友正在江心的草丛里比赛爬行,我们的船驶过的时候,便听到一片稚嫩嗓音的问好声。

      桂林是座比较休闲的城市。楼层较矮,楼距较宽,车辆不多,人们步履悠闲。街道两旁都是桂树,据说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它就成为了一座芳香馥郁的浪漫之城。

      在所去的景点中,我喜欢银子岩和遇龙河。以前曾去过几个溶洞,但银子岩更漂亮、更壮观。尤其是那个叫“瑶池”的景观,高大瑰丽的石钟乳,倒映在清浅的水面上,看上去幽深无比,仿佛深夜观星,既爱看又怕看。

      遇龙河是漓江的支流,河水碧清,看得见底下的卵石和水草,不由记起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句子: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远处是碧莲玉笋般的美丽小山,河畔是修长茂密的竹子,河上是调皮的鱼鹰在捉鱼,空气中是壮家女子的袅袅山歌,让人有隔世之感。
      我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旅行?若论风光,在东江之滨找个合适的看点,在合适的时间去,也能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只不过没有十里画廊的壮观罢了。若论美食,东莞的酒楼食肆,什么吃不到呢?恐怕一个街边的小排档也能端出几盘心水小菜,而广西人在饮食的精美上没法与广东人相比。若论探访民俗,作为蜻蜓点水的旅游者,根本触摸不到真正的民俗,那些表演是否真来自乡野来自民间,只有天知道了。若论放松,也不尽然,虽说旅行社已将订房订票订餐等一应杂务打理得七七八八,但山总要自己爬,水总要自己趟,密密的行程填满了三天,保不定还要为打了折扣的服务与导游争执几句,终归是辛苦。

      那为什么还要旅行?也许,我是要把自己抽离出来,放逐在一种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去体会生活的另一面?在这几天里,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谁。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消弥得干干净净,就好像把自己打回到一无所有的原形,聚餐、共宿、购物,都只能靠最基本的善意和热诚去与别人沟通。这时,如果还能觉得自在、玩得开心,也许才算真正具备了良好稳定的心态。
    2004年12月06日
电台主持人气榜
电视主持人气榜
返回顶部